研发费用5%
研发人员10%
知识产权15
研发费用比例5%
**产品60%
就当前的政策而言,国家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作。尤其以认定这个项目为主,奖励金额少则几十万,多则上百万。当相关补贴下发时,很多企业在开心之余,也会很担忧。这个钱该怎么用?会不会追究这些钱的去向。后期是否会追缴这笔奖金。
**认定文件基本分为这样几个部分:
企业基本材料、知识产权材料(**、**受理通知书等)、科研立项材料、科技成果转化材料、检测报告、审计报告、查新报告、企业研发管理制度、企业资质材料
以上的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:1,材料 2,第三方报告 3,企业内部资料
1、材料:企业的工商材料、材料、知识产权材料。 这类材料的提供机构为国家单位(工商局、税务局、局、国知局等)。其材料的真实性不容否认。因此,这部分材料不会有问题
2、第三方报告:检测报告、审计报告、查新报告、企业资质材料等 这类材料虽然有第三方机构出具,但能出具这类材料的第三方机构要么是国家的服务机构,要么是达到国家一定标准的具有的机构。其材料一旦出具,就是被的,具有性的。因此,这部分材料也不会有问题。
3、企业内部资料:科研立项材料、成果转化材料、企业研发管理制度等 这类材料虽然既不是国家机构出具,也不是具有的机构出具的。但因为其为内部材料,只要内部认为,就没办法材料不真实。即:无法证伪。

思睿晶为您解读:
1、这是不可能的,这种说法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。认定这个项目是国家推出的,旨在筛选出有意愿建立完善规范的研发体系的企业,进行定向扶持。也就是说,鼓励企业规范化地开展科技研发工作。
2、认定的主管单位为科技局,科技局是一个立的部门,不属于包括税务局在内的任何部门。科技局的任务就是从各个角度推动中国企业的科技含量,认定等项目申报是其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。 因为科技局工作的立性,科技局的工作不会作为其他部门执法的依据,更不会出现其因为申报了科技项目而定向处罚的事情。
那为何会出现不少企业通过认定之后被处罚呢?其实,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。我们可以这样去考虑这个问题,在被处罚的那一批企业中,是否都是呢?很显然,不是。 也就是说,这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而已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,如果没有遵守消防要求,自然会被消防部门处罚。跟企业是否通过认定无关。 就好比说,企业刚刚通过了消防审核就被税务处罚一样。
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。哪方面没做好,就由对应的机构进行处理。而另一方面做得好,就由另一方面对应的机构进行奖励。

对此,思睿晶为您做讲解
1、认定是科技局的项目,并非税务局的项目。认定的材料是送交给科技局进行审核的。
2、认定中的两个专项审计的数据是基于税务局已有的数据。一般不涉及数据变动 。
3、研发费用的归集和**产品的归集是基于原有数据进行归纳的过程。其过程并不涉税。
可以如下理解: 一个企业一年的收入是1000万,这一千万是已经缴纳了和所得税的。现在认定性需要审核的内容是,这1000万营业额中,有多少属于**产品的销售收入。于是,需要把这一千万的收入中属于**产品的销售收入找出来(假定,其中有700万)。然后交给审计公司在确认这700万都符合**产品的要去后出具对应的材料(即:**产品销售收入审计报告)

处罚部门处罚企业是因为它违反了正常的的生产经营活动,一般有以下几点:
1、发生严重环境违法行为。
2、发生严重的行为。
3、发生重大安全、质量事故行为。
4、违反劳动法,搭建等行为。
其实不管您是否认定为高企,只要违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,都会收到相关部门的处罚,而认定成为之后,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合规而有序的开展经营活动。江苏中睿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帮扶企业认定也,详情请关注中睿兴网站项目分析内容。
由此可以看到。通过认定之后会被其它机构处罚,完全就是不符合逻辑的。多就是时间上的巧合。建议企业规范化自己的经营生产。
http://cpccpc.cn.b2b168.com